乍得共和国的历史概况

人气 7033   2012-5-15 21:12

乍得共和国是非洲中部内陆国家。东邻苏丹,南与中非、喀麦隆交界,西与尼日利亚和尼日尔为邻,北接利比亚。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,中部属热带草原气候,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,全年高温炎热。

乍得共和国全国共有大小民族256个。北部、中部和东部居民主要是阿拉伯血统的柏柏尔族、瓦达伊族、图布族、巴吉尔米族等,约占全国人口的45%;南部和西南部的居民主要为萨拉族、马萨族、科托科族、蒙当族等,约占全国人口的55%。法语和阿拉伯语同为官方语言。居民中44%信奉伊斯兰教,33%信奉基督教,23%信奉原始宗教。

早期居民为萨奥人。公元9至10世纪建立穆斯林加涅姆帝国。15世纪,改称博尔努帝国。17世纪,瓦达伊王国和巴古尔米王国分别在乍东部和南部崛起,形成三国混战局面。19世纪80年代末,法国殖民者开始入侵,1902年占领乍全境。1910年,被划入法属赤道非洲。1946年成为法海外领地。1957年初成为"半自治共和国"。1958年11月28日成为"法兰西共同体"内的"自治共和国"。1960年8月11日宣告独立,托姆巴巴耶任国家元首。1975年4月,马卢姆发动军事政变,成立军政府。1978年古库尼反政府武装大举进攻。1979年马卢姆被迫辞职,此后政权几经更迭,政局持续动荡。1982年6月哈布雷攻占首都,并出任总统。1990年3月,创建爱国拯救运动 (简称爱拯运)。同年12月,代比推翻哈布雷政权,出任国务委员会(临时政府)主席、国家元首,1991年3月4日就任总统。

乍得矿产资源较丰富,但大多尚未开采。主要矿产有天然碱、石灰石、白陶土和钨、锡、铜、镍、铬等。1970年以来,乍得湖塞迪盖地区、多巴盆地和瓦达伊盆地均发现石油。

乍得主要为农、牧产品加工企业,其中以棉花加工为主,全国有22家棉花加工厂,总加工能力为18.8万吨。另有一些纺织、卷烟、面粉、饮料、制糖、农机制造等中小企业。此外,乍得年产天然碱约1万吨,部分供出口。2001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.3%。

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2%。2001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.1%。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量的80%。 全国可耕地面积5200万公顷,已耕地700万公顷。乍得湖平原和南部地区是主要农业区。粮食不能自给,主要粮食作物有高粱、玉米和小米,还有少量稻米和小麦等。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,每年出口占外汇总收入的35-50%。其它经济作物还有烟草、花生、芝麻、甘蔗和阿拉伯树胶等。

  关注度: 7033   Baidu: 0   360: 0   Google: 1   其他: 2

推荐您可能感兴趣:

返回顶部
乍得中文站 | 添加收藏 联系方式见首页
本站绝大部分内容是编辑编撰的原创性文章,有少量转载,如有涉及到虚假、侵权、违法等信息,请联系我们。
版权保护:本站原创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多媒体资讯等)的版权均属本站所有。©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